唐朝名门贵女拿来祭祖的透花糍,竟然这么好看

捣米为透花糍,洗豆作灵沙臛
捣米为透花糍,洗豆作灵沙臛

唐朝的时候,虢国夫人的厨子邓连,用吴兴米与白马豆,做出透花糍、灵沙臛,让虢国夫人供奉在翠鸳堂。

这是《云仙杂记》中的记载,因为过程描述有种浪漫情怀,甚至因为「透花糍」、「翠鸳堂」这些名字,而被误认为是祭花神。

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。

翠鸳堂是什么地方?

虢国夫人在堂姐妹中,排行第三,杨贵妃得宠后,封为虢国夫人,生活奢侈挥霍;甚至与堂兄杨国忠私通,据说还是唐玄宗的情妇,收受贿赂,势倾朝野。

马嵬坡之变时,与家人逃往陈仓,见大势已去,先是杀死自己的儿子,及杨国忠之妻;最后,自尽失败死于狱中。

以中国传统,祭祖一般是男性的职责;然而,翠鸳堂却是虢国夫人为自己取的堂号。

从自取堂号祭祖这事,可以看出虢国夫人并不是个顺从世俗的人,且有较高的权力欲望;与祭花神的小女子祈求姻缘,差异很大。

透花糍与灵沙臛是两种食物

一般看到「捣米为透花糍,洗豆作灵沙臛」会联想到现在常见的点心组合

虽然描述很像,但透花糍并不是麻糬
虽然描述很像,但透花糍并不是麻糬

事实上,这裹指的是两种食物。

为什么并不是红豆麻糬呢? 因为在古代,中式点心不是成型后直接上桌,而是会经过蒸煮的过程。

这些米食做法,目前还存在于各式祭祀的米制糕点上。

唐朝时,米饭一般用蒸的,而这吴兴米在蒸的时候,会散发出浓厚的米香。

而吴兴米产于江南,运送到长安,首先要经由隋唐大运河送到洛阳,再从洛阳送到长安;整个路途遥远,加上运输成本,价格自然不便宜,这就是为什么要特别提,透 花糍是吴兴米做出来的。

灵沙臛

在秦朝的时候,就有使用加了小米的肉羮来祭拜的记载。

《荆楚岁时记》:「十月朔日,黍臛,俗谓之秦岁首。」

小米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主食,价格也相对便宜,而虢国夫人的厨子,用的却是白马豆。

白马豆也就是鹰嘴豆,因为是胡人骑着马带到中原,所以当时称之为白马豆,也就是进口货。

米糕与肉羮,都是自古用来祭祀的食物,而虢国夫人的厨子,却用了相对稀有的高级材料制作;这段记载的原意,并非想呈现一场浪漫的祭祀。

而是以看似平凡的祭祖,突显出虢国夫人的奢靡。

更多内容

一千年前的遣唐使, 从唐朝带什么点心到日本

棉花果子
留言